如果说乘着早已被时代淘汰的飞艇遨游世界各地是一种浪漫;用未来科技穿梭时空、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是一种浪漫,那么《天空理想乡》将两者合一,得到的便是双重的浪漫。更何况此行还有一项重要目的:寻找乌托邦。在广袤的时空中,用自己的双眼探寻那一弯承载着无数梦想的新月——光是用文字表述,便让我心生无尽的向往。就像剧中小夫所说的,就算此行找不到那座乌托邦,也是一趟令人心旷神怡的旅程。当然,大雄最终还是抵达了他心心念念的目的地。本作对空岛的描绘相当惊艳:新月形的整体外观本就十分大胆,加上环绕轨道闪耀的灯球,仿佛一架巨大的机械结构精密仪器,又好像一个微缩的未知星系。而“日”出时展开、“日”落时闭合的程序就像是呼吸一样,让这座城市似乎具有了生命力。这些巧妙之极的设计,加上连哆啦A梦都震惊不已的黑科技,让人不禁心生好奇:这座城市究竟由谁打造?又为何一定要浮在空中呢?
但在我们惊叹于乌托邦的精妙设计时,也会隐隐约约从各种各样的细节中察觉到一些违和感:明明科技如此发达,为什么统治整个乌托邦的“三贤者”从外貌到举止都有如此浓厚的宗教感?明明生活如此富足,为什么人们从事的职业却是畜牧或者手工?为什么学生的表现整齐划一到了机械的程度?为什么人们能习惯于八点入睡,五点早起这一并不合理的作息?而神秘女子的现身更是将悬念推向了高潮。她是谁?她的“同伙”又是谁?为什么要袭击三贤者?为什么她口中会说出“逮捕”一词?当大雄和哆啦A梦还在欢呼雀跃的时候,观众们恐怕已经为他们捏了一把汗。这种“观众的信息领先于角色”的感受,在《哆啦A梦》系列中显得相当新颖。在平常的故事中,我们几乎完全跟随着特定角色的视角,面对着与角色们同样的未知,等待着真相被一步步缓缓揭开。而《天空理想乡》在一幅安宁祥和的景象中包含了海量让人背脊发凉的细节,可以肯定是故意让读者先一步窥探到隐藏在阴影中的真相,从而让角色欢快的表现进一步衬托出真相的可怖。
而从哆啦A梦和大雄两人与汉娜结盟开始,那幅安静的田园牧歌画被黑暗的真相残忍斩破,主角团瞬间被卷入巨大阴谋的漩涡,踉跄着落入绝望的深渊,却依靠着友情的力量一点点重拾希望,就这样跌跌撞撞地逼出了幕后黑手的真身,来到了决战的舞台。说实话,幕后黑手的身份很容易猜到,其疯狂科学家的设定也很难说有太大新意,但将整个空岛变成能量收集器与试验田,最终让控制之光照耀地球的想法的确够大胆,够疯狂,够让人血脉偾张。当boss穿越到大雄居住的小镇时,我突然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。回想起那只一直缠着大雄的蓝色甲虫,回想起被大雄妈妈抱怨的古怪的太阳雨,心中几乎被遗忘的疑惑终于得到了完美的解答。涉及时间要素的《哆啦A梦》故事多如牛毛,《天空理想乡》并不算最精妙的一个,但也足够让人发出一声赞叹。至于四次元垃圾袋,我刚看到它的时候还在想为什么不直接搬出原作的垃圾桶,直到片尾才发现这看似普通的道具竟然还有如此富有想象力的用法。
最后,当大家齐心协力也无法阻止垃圾袋的爆炸时,索尼亚的自我牺牲完成了这部作品的最后一块拼图。索尼亚的初次登场时,他还是“三贤者”的忠实侍从。那时的他面无表情地用雷电击落了五人组的飞艇,只是听从“三贤者”的命令罢了。而故事最后的索尼亚同样果断地击落了五人组,但此时他已经找回了自我,这是他听从自己跳动的心作出的决定。如此精彩的前后呼应,完成了索尼亚这一人物的塑造同时,也让整部作品在最后的时刻得到升华。如果我只写到这里,你一定会觉得《天空理想乡》的剧情可以用完美来形容。但可惜的是,这部作品拥有绝佳的整体架构,但细节处理却过于粗糙。
《天空理想乡》的开篇只能用平庸来形容。作为一名老哆学家,我从中挑不出任何毛病,却也感觉不到任何惊喜。查询“出木杉大百科”、幻想乌托邦的存在、在棒球队拖后腿被胖虎揍、把0分考卷的事瞒着妈妈、偷偷使用哆啦A梦留在房间的道具、求哆啦A梦寻找乌托邦……这一系列情节虽然水到渠成,那些熟悉的要素也确实能让粉丝们会心一笑,可过于强烈的即视感还是让人略感疲倦。